咱們國內好多老板都遇到過這情況 —— 自己本來有個挺漂亮的中文官網,為了做外貿,可能找翻譯軟件把內容轉成英文,或者讓客服隨便翻兩頁就上線了。
結果投了谷歌廣告、發了開發信,老外點進網站要么加載半天打不開,要么看兩句話直皺眉:“這翻譯怎么比我學的中式英語還別扭?” 最后單子沒談成,還納悶 “明明有英文網站啊,咋沒效果?”
做外貿的英文網站,真不是把中文內容 “一鍵翻譯” 就能搞定的!
這幾個坑你肯定踩過:
第一個坑:內容 “自嗨”,根本不懂谷歌 SEO
好多老板覺得 “我中文官網內容挺全的,產品參數、公司介紹都有,翻譯成英文不就行了?” 但你知道嗎?老外搜產品用的關鍵詞和咱們完全不一樣!比如你賣 “戶外帳篷”,國內可能搜 “露營帳篷”,但谷歌上老外可能搜 “waterproof camping tent for family”。你直接復制中文內容,關鍵詞沒布局,谷歌根本推不到目標客戶面前,就算點進來,內容和人家搜索意圖對不上,轉化率能高嗎?
第二個坑:服務器在國內,打開速度比蝸牛還慢
我之前幫客戶測過,一個中文官網的 “機翻英文版”,服務器在國內,美國用戶打開要 8 秒!現在誰有耐心等?你想想,你刷短視頻加載 3 秒沒出來都要劃走,何況是找供應商?老外點進去轉半天圈圈,早切到競爭對手網站了。
第三個坑:“機翻英文” 暴露不專業,客戶直接不信任
“公司坐落于風景秀麗的太湖之濱” 翻譯成 “Our company is located in the beautiful Taihu Lake”—— 聽起來沒問題?但老外看了可能懵:“Taihu Lake?具體在哪?” 更別說那些語法錯誤、專業術語翻譯不準的,比如 “承重 500 公斤” 翻成 “bear 500 kilograms”,但行業里可能更常用 “load capacity”。客戶一看這翻譯,直接覺得 “這公司連英文都不專業,產品能靠譜嗎?”
那怎么辦? 想靠英文網站拿下海外訂單,必須和中文站 “分開運營”! 記住這 3 個關鍵動作:
1. 內容規劃:把 “自說自話” 改成 “客戶想聽”
英文站別再照搬中文內容!先研究谷歌關鍵詞工具,搞清楚目標國家客戶搜產品時用的真實關鍵詞 —— 是 “industrial machinery” 還是 “factory equipment”?是 “custom furniture” 還是 “bespoke furniture”?然后圍繞這些詞寫內容,產品描述要具體到使用場景(比如 “適合 50 人團隊的戶外帳篷”),公司介紹要突出 “10 年出口經驗”“ISO 認證” 這些老外看重的信任背書。
2. 服務器:海外客戶的時間比金子還貴
中文站服務器放國內沒問題,但英文站一定要用海外服務器 —— 美國、新加坡都行,像 Cloudflare、SiteGround 這些服務商都支持。實測下來,海外服務器能讓打開速度從 8 秒降到 1 秒內,客戶點進來不卡,才愿意往下看。
3. 域名:用子域名或獨立域名,讓谷歌 “看明白”
如果不想注冊新域名,就用子域名區分,比如中文站是 “www.xxx.com”,英文站就用 “en.xxx.com”;要是想更專業,直接給英文站注冊獨立.com 域名(比如 “xxx-export.com”),小語種市場還能配當地后綴(比如德國用.de)。這樣谷歌爬蟲一來,馬上知道 “這是給英國人看的網站”,推送精準度直接拉滿!
最后說句扎心的: 網站語言只是表面,背后是 “能不能抓住海外客戶需求” 的硬功夫。 特別是做 B2B 出口的老板,別再想著 “一個網站打天下”—— 中文站是給國內客戶看的,英文站是給海外客戶 “下單” 的,從內容到技術都得獨立優化,不然你投再多廣告,客戶點進來轉兩圈就跑,錢都打水漂了!
現在趕緊去查查你的英文網站:打開速度超 3 秒嗎?內容是 “機翻” 還是 “定制”?關鍵詞布局對不對?要是有一項不達標,趕緊改!海外客戶可不會等你 “慢慢來”,你猶豫的每一分鐘,競爭對手都在搶你的單!